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徐怀钰


曾经有个朋友送给我一张徐怀钰的CD, 那时候才第一次听到她的歌, 知道她是谁. 印象中徐怀钰唱的歌都是小女生类型的, 走的是青春路线.

没想到她销声江湖多年后, 又有关于她的新闻重出水面. 可惜如今的徐怀钰已经不是当年的徐怀钰. 素颜看去竟然有"阿�"的感觉, 真实岁月不饶人...

这让我想起小虎队要在春晚重出江湖, 我看搞不好要让人看"三位大叔"的演出了.

难过ing...


Friday, January 22, 2010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10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 公休,共3天。

二、春节:2月13日至19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20日(星期六)、21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公休,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五、端午节:6月 14日至16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六)、13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9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 9月19日(星期日)、25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 (星期六)上班。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Toilet Paper Creativity


Picture Of the Day - A BMW-Honda Minivan


Do you recognize this Minivan?  You might have guessed it's a Honda Odyssey.

But do you see the BMW badge?  Do you also see the "M" logo that symbolize the special edition of a BMW?

Introducing the all new 2010 BMW-Honda Minivan M Edition. 0-60mph in under 5 seconds - enough G to hold your kids in their seats!


Picture Of the Day - Honda Element


I've never seen so many horns grown from a Honda Element.

It has a California license plate, although I would have guessed it came from Texas.



Friday, January 15, 2010

事实证明, 中国的互联网("真的")是开放的!


昨天发的两篇博文, "李开复, 你对老东家谷歌的决定怎么想"和"Quote of the Day - 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 我转载到了新浪的博客里.

今天早上一看, 发现"某些人"悄悄地"帮"我把这两篇博文转成了"私密博文" (就是别人看不到)的状态了.

新浪, 我知道"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 可是它不应该开放到你们可以随便帮我调整博文阅览的限制的程度吧?




Thursday, January 14, 2010

Quote of the Day - 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


昨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对谷歌可能退出中国事件进行官方回应。

问:中国政府对谷歌公司宣布可能退出中国市场,不再和中国政府合作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有何回应?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要求中国对谷歌网络被攻击作出解释,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姜瑜说, "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


李开复, 你对老东家谷歌的决定怎么想


谷歌中国(Google.cn)冒着被中国政府制裁甚至驱逐的风险而停止了对某些敏感语言搜索的过滤.  我觉得这一点"够爷们儿".

几年前谷歌中国接受了中国政府的要求, 对某些敏感语言搜索过滤给予采纳, 这一点争论很大, 也违背了Google和互联网自由言论的文化. 谷歌中国(Google.cn)是李开复一手建立起来的, 不知道他听到这个消息怎么想.

李开复离开Google的时候, 业界都猜测他干得不开心. 很多产品和商业运作的决定都要通过美国总部的决定. (比如当年取名"谷歌", 公司内部就颇有争议) 这一点, 在他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中, 就他在微软(Microsoft)的经历已经看得很明显. 也就是说很多跨国公司在国外分部的管理都很相似. 在权利方面, 很少有公司可以放权给地方业务, 在中国的分部很多时候是个(简陋的)业务部门而已, 最多是个人力便宜的小研发中心. 讲句很片面的话, 我观察到在很多跨国公司, 在亚洲的最高领导职位也就是个主任(Director)而已, 更别说是副总裁(Vice President). 而且虽然赢亏(Profit & Loss)是独立的, 但在运作方面还是以总部为主导. 这一点就很难在"地方"大展鸿图.  但反过来讲, 一个公司的运作是以人为主导, 而总裁(CEO)是一个公司的核心, 所以"地方服从中央"看起来倒是理应的. 所以对错是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的. 这也是商业管理上的微妙所在.

再反过来说李开复, 就Google的最新声明来看, 我个人觉得是在他离职之后, 公司内部少了一个可以像他一样可以从中国市场商业发展的角度和总部对话的角色. 也就是说, 当年谷歌中国接受了中国政府的要求, 是看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和公司的潜在商业发展. 用最难听的话说, 就是为了钱而做的. 可是最近几年的挫折, 再加上谷歌中国最近和中国作家协会惹上的"道歉门"以及其他黑客事情的影响, 导致让在公司总部一直执卓于公司文化的人无法忍受.

对和错我不想评论. 我只是想说在中国这个市场求商业发展其实不是那么容易. 中国这个市场毕竟有地方文化(人为的, 政治的和消费者素质性的)的局限性.

虽然我前面说Google的决定"够爷们儿", 可是它给中国政府的"独立宣言", 让竞争对手百度(Baidu)的股票一天就疯涨14%, 这也看出中国这个市场就互联网搜索业务而言, 是有很大商业发展空间的.  而Google在商业发展和文化尊严面前究竟何去何从?  谷歌中国是李开复一手创建的, 如果说谷歌中国和中国政府找不到一个妥协点, 真的让Google从中国撤走(虽然谷歌中国的人才精英会被一并带走)我想李开复一定对他曾经付出的成果付之一炬而感到惋惜.

我想问的是, 李开复, 如果你还在Google, 你会对怎么办? 你对老东家的决定又怎么想?





由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而想到的创新感言

几天前一口气看完了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一书. 在他的书中和他在其他地方的演讲里, 他都经常提到 创新” (Innovation) 这个词.  就华人来说, 如何在创新中求发展, 我本人几年来一直也有类似的想法和感慨. 索性写下来, 总结一下我在过去几年看到的国内外的创业差距,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期待. 

 

题目也许写得很大, 但这篇文章着重就我相对比较了解的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加工业谈起, 再谈谈我观察到的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和创业问题.

 

首先谈一下电子工业. 我的定义里面要包括整个产业的食物链. 从晶圆加工技术, 到电路的设计和加工生产, 到最后成品的组装和贸易进出口.  台湾事实上有很多很好的例子, (至少现在)是大陆本地的公司需要学习和采纳的榜样. 电子工业的发展和发达都是由美国而起的. 美国掌握着核心技术, 这个领先的地位不是几年, 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来就能追赶并且超越的. 水涨船高的道理, 别人追赶, 美国的大公司也在不断地开发新的产品和采纳新的技术,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生产力发展. 然而, 这并不是说这个产业里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之一是从其商业模式上的改变. 就拿个人电脑为最典型的例子吧.

 

以前, 笼统地说是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电脑从软硬件的设计到加工组装都要在美国. 别的国家没有可以招标的公司来承担部分的业务. 最开始, 因为加工成本的问题, 美国公司开始考虑在海外建厂. 和台湾公司合作, 因为技术上的空缺, 台湾的公司只能承担最简单的加工业务. 用今天产业里的术语讲, 合同加工业” (Contract Manufacturers, 简称CM). 而那些美国的客户公司, 就被称为 原始设备制造商”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简称OEM). 当然, 台湾人并没有停留在原地. 他们通过和美国客户的交流和自己的刻苦研发, 开始逐渐掌握更多的技术, 降低产品某些方面的设计成本和加工成本. 逐渐形成了让更多的OEM依赖于台湾公司帮助生产和策划的商业运行机制. 也就是说, 这些台湾公司由原来在电子工业食物链的最下层, 开始逐渐向上层发展, 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 甚至在某些反面超越了自己的客户而成为了一些领域的领先者.  这样一来, 有一些公司就从原来的CM, 转变成了原始设计制造商”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简称ODM).  今天很多美国电子产品市场里的品牌, 都不再参与产品的设计. 他们每年定期而且有规划地到台湾的ODM公司进行成品的采购, 然后在产品上挂自己在美国的品牌去销售.  那些台湾的ODM公司, 有时候被称做 挂白牌”, 就是说客户可以在他们的产品上打自己的牌子. 当然, ODM的商业模式的缺点就是有的时候会面临利润低的问题.  再发展下去, 有一些ODM为了提高自己公司的利润和长远的战略目标, 而不满足于只做ODM的角色, 最终决定走入消费者市场, 竖旗自立而最终变成了打品牌的OEM. (其实今天很多公司还维持着ODMOEM的双角色, 至于他们以后会不会彻底把ODMOEM的角色分开, 已经有一些台湾公司开了先例, 我们要看他们以后的商业发展.)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会走, 再会跑的道理.

 

具体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讲, 今天的台集电(TSMC), 华硕 (ASUS), 鸿海 (FOXCONN), 以及宏达电 (hTC)都是最好的典范. 这些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 当然也是经历了资本积累和资本合并的血拼过程. 但是今天的它们, 代表着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了姣姣者.

 

TSMC在晶圆加工工业里面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世界上很多的半导体(也叫芯片单片机”, IC)设计公司已经不再经营自己的晶圆加工厂, 而是用TSMC, GSMCUMC这样的公司为自己代工. 因为生产集中, 设备齐全, 而且每个客户的产量可以动态调控, 这些公司在晶圆方面为整个产业降低了成本而且提成了效率.

 

ASUS是从电脑母板的设计和加工而起家的. 如果今天的电脑母板还是由英特尔(INTEL)设计和生产的话, 恐怕今天的电脑价格还要是再贵上一倍多. ASUS在保证品质优越的情况下能够比美国公司设计和生产的电脑母板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 从而带动了台湾电脑母板业的蓬勃发展.

 

FOXCONN的腾飞更不用多说. 郭台铭的神话也是借着电子产品生产加工由北美和日本转为亚洲的经济浪潮而起的. 当然FOXCONN在这个领域是龙头老大, 但做电子产品加工产业的公司却也以台湾的公司为主流, 让人不敢小看台湾.

 

hTC在台湾有 股王的称号. 它的商业模式的转变和目标, 也反映了台湾电子工业的一个新趋势, 那就是由消费者的幕后走到前台来, 走自己的品牌, 和被傲称为 “OEM”国际公司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

 

所以, 从整个电子工业和电子产品工业来看, 从这个食物链最基本的晶圆加工(TSMC), 到电路的设计和生产(ASUS), 到电子产品的加工组装和运输 (FOXCONN), 最后到产品在市场的品牌推广(HTC), 台湾人或者说华人都在各个领域有了不小的成绩. 当然这里跳过了台湾的很多半导体设计公司, 比如EMC, PIXART, REALTEK, 等等. (顺便说一句, 曾经的ATI和现在的NVIDIA两大做显示处理芯片的公司都是华裔建立的.)  这些公司在自己的主业方面已经超越了竞争对手, 所以它们的成长就要靠自身的技术上和商业运作上的创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当然, 这一切都不是一次形成或者一夜而起的. 这个过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也帮助了台湾这个当年 亚洲四小龙的迅猛发展.

 

之所以要讲这么多台湾电子工业和电子产品工业公司的成功例证, 是作者认为前面提到过的这些成功是大陆公司应该借见和学习的榜样, 如何从创新中求发展而找出自己的路. 虽然现在大陆的电子业出口贸易很多, 这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美国, 日本和台湾在大陆设厂而致, 并非是因为大陆自生的公司在国际市场已经占有最大份额.  几乎每一个市场都是加入越晚就竞争越激烈, 如果市场已经经过了资本合并的阶段而产生了具有 霸主地位的领先者, 那么小公司就面临了更大的资金和人才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个人虽然认为大陆因为人才济济和成本低廉, 在这些方面想 超台赶美”, 则需要花更多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当然我要强调这个总结是很个人而且很片面的, 因为这篇文章只就电子工业和电子产品加工业而谈. 今天大陆在很多领域里, 比如在通讯, 化工, 汽车等工业方面, 都有可以在国际上做一流竞争的公司.

 

标题: IT和互联网产业也许是很多大陆年青人的成功机会

 

再回到创新这个词, 大陆新一代的大学生, 年轻人, 如何找出自己的成长空间, 找机会突破,  发展自己的事业呢?  我个人认为, 就新兴产业而言, IT和互联网产业在未来十年有很大的机会. 那么大陆的公司和新人, 如何在IT和互联网这些高新领域求创新和发展, 我先要从自己总结的几个方面谈起, 然后下面会提到从我个人角度看到的好和坏两方面的例子.

 

首先, 我认为互联网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多成长和利用的空间. 也就是说就一个市场来讲, 尤其是中国这块市场, 还有 新兴之星的机会. 表面上看起来互联网的技术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历史了, 但是它也无非才经过网络2.0”的变迁. 终端用户由主动和被动的方式逐渐变成了互动. 就中国大陆来讲, 懂得网络的人越来越多, 应用的方式就会越来越广.

 

第二, 互联网技术入门竞争的资本投入条件相对要小. 这和钢铁, 化工, 汽车等一些国家级工业自然不用比. 就单一与前面提到的电子工业和电子产品生产业比, 成本也小的多.  电脑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 再加上IT设备硬件成本的降低, 比如申请域名, 或者使用服务器, 甚至采购”(Cloud-Computing)技术, 都给这个市场创造了成长的空间, 给很多资本少但是有头脑的年青人带来了创业的机会.

 

第三, 就我个人对今天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来看, 这个技术对局域性和地方性要求越来越高. 换个角度讲, 就是互联网虽然越来越国际化, 大众化, 但是终端用户对互联网为基础的产品要求越来越各人化 (personalization). 早些年是人们围着电脑和网站转, 现在要求的是这些技术围绕着用户的使用方式和习惯而量衣定做.  这一点就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不同, 给国际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但对本地公司, 却产生了地头蛇优势. 总结来讲, 就是市场和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客观性地保护了地方的和小的创业者.

 

第四, 很多商业模式, 是用资本投入的门槛来进行垄断和减少竞争. 然而互联网这个领域因为入门相对容易, 它靠的是创新和时间上的领先来决定输赢.  这一点, 可以有争议的说, 全世界用互联网技术创业的人起步都是一样的. 虽然有时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和技术上的差距, 但产品设计的灵感和应用方式是可以让后来的创业者尽情发挥的, 也再次符合了刚刚说的局域性和地方性应用趋势.  仅就美国市场而言, 近几年诞生的FACEBOOKTWITTER就是这一点最好的例子.

 

先谈谈好的例子, 我认为新浪, 搜狐(校友录), 腾讯(QQ), 和百度等很多 大品牌的公司和他们的软体产品都是成功的典范 这当然不需要我来夸! 但我的重点在于, 他们的成功典范, 帮助我分析和总结了上面的四点. 讲句有争议的话, 这些提到的 大腕巨头都是从抄袭别人起家的. 不论他们是海归还是本土人士创建, 这些公司的最初产品模式都是仿造了美国大公司的互联网成品, 加以地区性的调整而推出的. 这在二十年前, 中国互联网还处于一个开荒种地的时代, 是有它的可行性的.  要强调的是, 这里提到的可行性”, 是从商业运作的角度, 和法律以及道德无关. 因为他们复制了在美国市场已经很火或者很成熟的产品, 那么挪用到中国的成功率就高了很多. (我个人则提倡原创, originality, 但原创会给创业增加更多的风险, 当然也可能有更大的回报.) 前面提到的电子工业和电子产品工业的发展和进化论”, CM转变成ODM,再转变成OEM, 虽然从表面上看与新浪, 百度等成功案例的经历不同, 但我个人认为大同小异. 只是因为上面提到的IT和互联网产业的商业门槛低, 让这个转型的过程变得更短更快, 而整个产业将集中在后端的商业模式的演变. 比如, 今天台湾的很多做电脑配件的ODM公司, 他们做了很多看起来和逻辑, 微软, 苹果的产品很类似的设计, 然后打上自己的品牌去卖, 这听起来就很象腾讯(QQ) 和百度的成长史.

 

那么再看看我个人觉得的例子. 我要先强调这些产品并不是因为我认为开发他们的工程师实力不够或者是公司本身有不良的问题, 而是由我个人的观点看, 他们没有长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市场空间. 最大的问题, 就是没有创新, 互相照抄.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比比皆是. 比如,  有了开心网(www.kaixin001.com), 就有另一个开心网(www.kaixin.com); 有土豆视频, 也有优库; 有校友录, 也有人人网. 这样的例子还是最近几年的, 头几年的网站之间新闻互超, 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且问, 这样抄来抄去, 如果一个产品不是第一或者最新, 那它如何去吸引客户, 如何成功呢?

 

总结而言, 当一个产品不是由创新而诞生的, 就表示它有类似的竞争者或者先驱者. 这里需要举例解释的是, 比如虽然OICQ“抄袭了美国的ICQ产品, 但是它的诞生在大陆市场是个创新, 是第一家. 给它的成功和迅速增长带来了很大的机会.  可是如果再有一家大陆公司看到了OICQ的成功而去再搞一个类似的产品, 那么它从一开始就有了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例子, 不仅仅存在中国大陆的市场, 连美国也有. GOOGLE搞过GOOGLE VIDEO去和YOUTUBE竞争. 最后还是买下了YOUTUBE而合并了自己的VIDEO产业. YAHOO原来有在网上储存照片的产品, 后来买了FLICKR而关闭了自己的服务.

 

看到了反正例子之间的差距, 也许有些人可以误出之间的不同点. 那么我想提的, 就是那些今天已经成功的公司, 它们的下一步怎么发展, 他们虽然有了自己的 “OEM”品牌, 可是他们的名声只限于大陆这个市场. 公司想发展下去, 如何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 比如, MSN MESSENGER, SKYPE, GOOGLE都是国籍化的产品, 那么这些中国公司如何真的变成国际化的“OEM”, 而不止停留在大陆? 我觉得这一棒, 就要把它传递到新一代的年青华人去完成.  我觉得, 完成这个目标的关键, 就在于下一个层次的创新. 当他们把这些公司和产品推出中国的时候, 将要面对的, 是和今天各个跨国公司面临的类似的挑战. 而他们的目标, 应该是不禁要让他们的公司和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市场里做到第一, 而且要做到国际上, 或者是整个互联网上的第一.  这一个腾飞, 如果是重复或套用今天中国搞互联网的公司的成功模式就绝对不行.  这个商业产品, 必须要做到史无先例, 要新颖而实用, 要给面对的群体带来实际的效益, 还要建立在在现实而且有限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之上!

 

看到这里, 有些人会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 这样的纸上谈兵都好说. 但是我相信, 中国大陆在十年之内一定会有以上描述的创新而且成功的互联网技术产品出现. 而创造这些产品的精英, 我相信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才华就奠定了他们成功的基础.  再回来谈到李开复, 他现在在大陆的名声很高, 是因为他确实尽心竭力的为中国的下一代人才的成长做了不小的贡献. 但是我也观察到有一些人去盲目地仿制他的人生路. 做为学习的榜样, 当然是有益的, 但盲目的追求和崇拜, 就会失去自己独立去体验人生另一条路的机会.  如果李开复的家人没有去台湾, 那么李开复也许会生在大陆,也没有机会去美国. 如果李开复没有机会在美国接受教育和接触电脑, 还有遇到他人生中影响关键的人, 也许他在今天的大陆生活也很成功, 但不一定会有今天的人生经历和成就.  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是不同的, 而生活中的创新, 要从点滴做起.

 

讲到这里,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花时间看完我的感受, 也不知道会有多少赞同和反对. 作为一个华人, 我只是期望有一天,  我会因为看到而且使用一个源自中国的, 有创新的, 国际享誉的互联网产品而高兴, 而不是经常向别人解释某个网址或者某个软件产品是中国版的什么什么”.



Saturday, January 02, 2010

My Xbox360 Had RRoD on 1/1/2010


On the morning of the 1st day of 2010, my Xbox360 (finally) showed signs of dying when it started freezing randomly while I was playing the game.  After 5 min. of trying to fix the "freezing" problem, the infamous "Red Ring of Death" arrived.

Luckily, it seems my console is still under the 3-yr extended warranty offered by Microsoft.  I will have to ship this piece via UPS on Monday.  I hope to get it back soon.

...Microsoft stands behind its products and is taking responsibility to repair or replace any Xbox 360 console that experiences the "three flashing red lights" error message within three years from time of purchase free of charge, including shipping costs. Microsoft will take a $1.05 billion to $1.15 billion pre-tax charge to earnings for the quarter ended June 30, 2007 for anticipated costs under its current and enhanced Xbox 360 policies...






Friday, January 01, 2010

2010除以8.04


荷兰通信权威发现一件很奇怪很神话的事情:2010年所有的手机计算器用2010除以8.04,屏幕会自动显示机主姓名,暂时无人破解其中的奥秘。(很灵验,拿自己的手机试一试吧)


Would you pay $966.99 for a 500GB Western Digital SATA HDD in 2010?


I just saw this on Amazon.com - a Western Digital 500GB SATA HDD selling for $966.99.  Note that the ORIGINAL price was $18,545.00.  This is such a good deal as the "on sale" price is "only" $966.99.  That's a 95% discount.

Thanks to the Internet, the SAME item is sold for $54.99 at Newegg.  That's right, only 5.7% of Amazon's price.

I saw many Blog postings today that talked about the advances of technologies in the last 10 years, in comparison to the year 2000.  Perhaps the price of $966.99 at Amazon.com was set in the Year 2000 (although SATA technology did not exist at that time), when a 20GB HDD was considered as "huge".

It is 2010. Thanks, but no thanks, 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