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1

李开复和方舟子之争,对与错的宏观价值在哪里?

这段时间,微博上炒李开复和方舟子的事情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我对此有些个人的想法,借此发表一下。

方舟子被国内(某些)人称作是“打假专家”。也许他确实有些作为,我且不去理会。最近方舟子在微博上说李开复的自传里中英文翻译不附,我也不去谈李开复是否有理,因为我想谈的,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我只想和有兴趣的读者分享一下对这件事情的“哲学”看法。

当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现性丑闻的时候,我不太理解“美国群众”的看法 – 当时美国很多喊声是让克林顿下台。 我和朋友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他们的看法是,美国人让总统下台,是因为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电视机,对着美国人撒谎了。(后来才知道克林顿还半夜打电话给苹果的乔布斯求建,乔布斯叫他“坦白从宽”。)

在我看来,“总统”的职责是搞好国际政治关系,搞好国家建设,搞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总统”这个职位的“工作岗位职责”。管理一个国家,也许像管理一个公司,各有分工。 如果一个人在公司里的表现出色,没有犯“原则上”的错误,那么他“下了班”后私生活怎么过是他的自由。 (我要先强调,“私生活”应该不包括贪污腐败,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是个公司,那么贪污有损公司的利润,所以算是“原则上”的错误。) 在克林顿在位的八年,美国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在国际上和历史上创造了一个顶峰。 国家几乎没有赤字,而且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和支出比例非常高, 很多人都有工作,可谓“欣欣向荣”。 虽然有人可以说克林顿是幸运的,他客观上赶上了美国高科技发展最灿烂的几年,可是这一切不能说和克林顿的外交政治和经济政策没有关系。所以说,克林顿算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好”总统,他有尽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 所以当时在我看来,克林顿的性丑闻,他的私生活,应该和政治没有直接关系。 是的,他对着电视机向美国人撒谎了,可是只有傻瓜才相信政治家在公众面前甚至电视机前不撒谎。 其实,恰恰相反,我认为在公众面前演戏是一个政治家的必有能力。

我谈克林顿和“李开复对方舟子”的话题是否有关连? 我们再回来谈李开复。 首先,李开复是去大陆赚钱的。(如果有人以为李开复是因为自己为中华文化而贡献去了,那你就天真了。) “风险投资”在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已经是玩了几十年的游戏了,但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新颖的商业模式。李开复以一个“导师”的角色开“创新工厂”,然后招来很多大陆的精英,以“孵化”的形式进行“风投”,这是很聪明的。 一方面,李赚到了钱,但关键的是他让那些聪明的年轻人也赚到了钱。 另一方面,他的形象(我在这里不讨论个人看法,也不定论“好”与“坏”)和公司的影响,让很多国内聪明,实干,却找不到创业方向和扶持的年轻人有了奋斗的目标。“风险投资”在九几年就已经进入了大陆市场,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懂得。 “李开复”的名字让很多想创业的人关注他,关注这个商业模式。

所以,宏观上来讲,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厂对中国的教育和年轻人的鼓励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是一个无法估算的“正面效应”(相信很多懂社会经济学的人能够同意我的看法。)这就和我前面举的克林顿例子联系上了 – 他们都有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在宏观上都对社会有正面影响。那么,剩下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的那么重要吗?在我看来,那些参与其中,为各方争辩(翻历史,确定中英文翻译)和加油鼓励的人多少有些“短眼光”。

李开复在美国名牌大学毕业,在苹果和微软都有过经历(不论他是否和乔布斯还有盖茨共事过),这些社会机构和公司本身就是一个“过滤系统” – 只有(相对的)很出色的精英才能进入,这些经历就已经足够证明一个人的实力。 相比,某些人在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拿了个博士,却没有被聘或者进入美国的顶级医疗或药物公司,拿高薪。这就说明博士和博士是有不同的。

另外,假设方舟子的分析完全是正确的,假设李开复对全世界的中国人撒谎了,假设李开复的形象一跌千丈,那么,中国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换来了什么? 当年美国人说克林顿撒谎了,民主党竞选败了,换来了十年的战争和负债。(现在很多美国人都抢着读克林顿的新书。)(某些)中国人想把李开复“搞下去”,那么他们想用什么来替换他的政治和经济形象? 所以,吹没吹牛,吹了多少都是次要的,都是鸡毛蒜皮的。 宏观上,对社会经济有贡献的,就可以算是“好”的,这些产物上是否有瑕疵,瑕疵的大小,相对而言(再次强调是“相对的”)没有那么重要。

我相信很多人不赞同我的看法。这些人会认为政治家撒谎是不可原谅的,(假设)在自传里吹牛是不可原谅的。 很多人喜欢去找瑕疵,其实那是很容易的,而且从别人身上找毛病舒服。 但是很多人忽视了创造一个带瑕疵的成功的难处。在我看来,可悲的是社会上总有那些小人,妒富嫉贤,为了己利而不择手段,自己不成就去拆别人的台。 但更可悲的,是那些社会中被舆论夹在其中的人,其实他们自己的利益因那些小人而损了,却不得而知。


Friday, November 18, 2011

李宗盛的歌


最近听李宗盛的《给自己的歌》,忽然想起以前就想写出的品论。 

听大哥的歌,听的不是音乐,而是去品味人生。 李宗盛的歌,对很多人来说是脍炙人口,而对我这个80年代来说,是哼着大哥的歌长大的。 从《明明白白我的心》,《我是一只小小鸟》,到《凡人歌》,从《鬼迷心窍》,《当爱已成往事》,到《爱要怎么说出口》, 从《伤痕》,《领悟》,到《梦醒时分》,从《伤心地铁》,《爱如潮水》,到《我是真的爱你》。  李宗盛的歌词和作曲不追求华丽的音韵和浮华的词句,它们体现的,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感慨,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往事的回味。 品赏李宗盛的歌,就像是吃一颗奇异的果子,刚放到嘴里,噘嚼无味,然而过了一会,就开始尝到酸甜苦辣咸,这种特殊的感受,让那些内心敏感的人反复揣摩,吃了一颗又一颗,听了一遍又一遍,时而开心而乐,时而犹然而泣,时而感慨而叹,时而惆怅而滞。


我想,曾经有幸握过大哥的手,得到他的签名,对我来说是一见荣幸。 但我更希望能有机会告诉他,他的诸多作品影响了我的人生。 谢谢他的作品给我带来的快乐,让我能找到诠释感情的空间。 在我少年执狂的时候,李宗盛的歌指点了我很多人生的方向; 在我因情而伤的时候,我曾经哼唱他的歌敷治心的疮口。而在我回首人生的时候,大哥已经有好多歌曲帮我诠释了对人生的感慨。 在流行乐坛里,没有几个人能够像李宗盛这样用简单的词句把生活描述的如此生动而真实,所以人们才如此喜欢李宗盛的作品。



随便找一个90年后的来问,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李宗盛是谁,让我感觉自己渐渐地变成了“老一辈”。 然而“老一辈“就”老一辈“吧。 也许等90年后的人到了而立之年,他们忽然听到大哥的歌,虽已时境变迁,但那些经典的歌曲仍然会让他们感到震撼。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李宗盛是谁,我会为他或她点一首《你像个孩子》:

你象个孩子似的
要我为你写首歌
一点也不理会
会有好多的苦从我心中重新来过
重新来过重新来过重新来过
而写歌容易写你太难
怕如果写了
因为想要你而有的苦苦坚持
就要被你统统发现被你统统发现
已经做了的决定
是不会再更改的了
自己也很清楚
会有很多的苦会从我心中重新来过
重新来过重新来过重新来过
而决定容易
可是等待太难
怕如果等了
这些年学会的一点点成熟稳重
就要被你通通化解
被你通通化解被你统统化解
工作是容易的赚钱是困难的
恋爱是容易的成家是困难的
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
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
你象个孩子似的要我为你写首歌
你象个孩子似的要我为你写首歌
你象个孩子似的要我为你写首歌
你象个孩子似的

Sunday, November 13, 2011

李宗盛《给自己的歌》

李宗盛《给自己的歌》

 

想得却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该舍的舍不得 
只顾著跟往事瞎扯 
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 
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 
思念是紧跟著的好不了的咳 
是不能原谅 
却无法阻挡 
恨意在夜里翻墙 
是空空荡荡 
却嗡嗡作响 
谁在你心里放冷枪 
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 
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 
然后好几年都问不得闻不得女人香 
往事并不如烟 
是啊 
在爱里念旧也不算美德 
可惜恋爱不像写歌 
再认真也成不了风格 
我问你见过思念放过谁呢 
不管你是累犯或是从无前科 
我认识的只有那合久的分了 
没见过分久的合 
岁月 你别催 
该来的我不推 
该还的还 该给的我给 
岁月 你别催 
走远的我不追 
我不过是想道尽原委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麼呢? 
他的爱在心里埋藏了抹平了几年了仍有余威 
是不能原谅 
却无法阻挡 
爱意在夜里翻墙 
是空空荡荡 
却嗡嗡作响 
谁在你心里放冷枪 
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 
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 
然后好几年都问不得闻不得女人香 
想得却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想得却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